郑文凯介绍,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于扶贫开发的投入明显增加,不仅是国家,各级财政专项投入也是明显增加,增幅很大。从扶贫资金管理方式,1996年探索实行扶贫资金制度。到2010年,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行提前预拨制度,这个制度这几年一直在坚持,就是每年9月底之前,要按照当年的扶贫资金投入的70%的量,提前下拨到各地。到去年已经超过80%提前预拨到省。2014年后,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决定,又把扶贫资金项目审批管理权限进一步下放到县,省级不再具体管理扶贫资金项目的审批权。今年可能90%左右资金规模审批权限下放到县。 郑文凯说,资金整合是今年国务院专门推动的一项工作,这实际是扶贫资金管理方法改革,也是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的一项改革内容。因为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实际上进一步加大了县级资金项目管理和审批的权限。通过刚才讲的这些情况,也明显能看出来,县级确实权利大了,同时责任也大了,工作难度也增大了。扶贫资金的主要特点,全国规模是600多亿,但是分配到全国,每一个点的规模又不大,可以说是量大、点多、线长、面广。这种整合扶贫资金的项目审批、使用、管理、问效工作,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 郑文凯表示,扶贫办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一起不断完善资金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的制度。绝不允许出现截留挪用、胡花滥用,闲置和滞留的情况。从最近的调查也感觉到,这些权利责任的下放,县里面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前段时间审计部门发现,个别地方有扶贫资金的结转和滞留的问题。分析认为,结转和滞留有客观性的原因,因为有的项目有周期性,不是说当年年底都干完。有时候也出现资金等项目的情况。所以贫困地区的村级资金项目使用规划和项目库要提前建立,这些都要配套。 来源:三农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