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官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观察

未来的广东农业令人期待!供给侧改革发力,激发农业产业新动能

      近日农业君了解到,广东农业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背景下交出了“答卷”:

      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35.70亿元,增加值2708.3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78.6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96.26亿美元……


 

      发展农业,不仅是种粮食、盼丰收那么简单,里面的科技含量很高。而广东发展农业的最大优势就是技术和创新,坚持科技兴农,利用科技创新优势激发广东农业产业的新动能被视为加快广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良策。


      近年来,把技术和创新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农业产业的新动能是广东农业一直在推进的工作重心。2016年,广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位居全国第二。现代种业、技术体系、信息农业等不同维度纵横交错,共同推动广东特色农业现代化。


现代种业:“产业+会展”的新思路

 

     今年5月,广州种业小镇在南沙区东涌镇正式挂牌。广州种业小镇是广州国际种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5.5平方公里,是集种业总部基地、种业研发、成果转化、交易会展平台、高峰论坛永久会址、休闲观光、科普旅游及种业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内第一个以种业为产业特征的特色小镇。


      国际种业中心是现代农业借力“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根据规划,总部聚集、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会展交易、文化交流将是广州国际种业中心伸出的功能“五指”。今年以来,广州种业小镇已接待超过500家国内外种业企业代表的项目考察和洽谈,被广东省农业厅列为 “广东种业创新试验区”,成功引进“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落户,由省农业厅牵头,广州市农业局和南沙区政府负责,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作为发起单位,共同创建的国家(广东)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将落户种业小镇。

 

      12月9日至13日,广州种业小镇将迎来第十六届广东种业博览会。广东作为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产业+会展”已经成为现代种业发展思路的一抹亮色。而从最初简单的品种展示,到良种、良法、良机、良艺的组团上阵,广东种业博览会的成长不仅体现在了参展数量与成交金额的逐年放大上,更体现在了链条延伸和产业融合道路上的行稳致远,进而成为一场品种、品质、品牌的立体盛宴。


技术体系:农业科技格局的大手笔

      当下市场需求端对农产品供给在安全、健康、优质等方面口味更刁、要求更高。在创新驱动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广东注重整合优质科研资源,打通研发产业梗阻,着力为破解品种退化、病害侵扰等难题提供基础支撑,让农业科技不断激发出更为强劲的新动能。

 

      2016年,广东启动了以农产品为单元的12个纵向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和以农业领域为单元的8个横向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团队建设。这20个创新团队几乎涵盖了广东农业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此次新组建的20支创新团队阵容庞大,每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均由一名首席专家、若干名岗位专家和示范基地负责人组成,其中依托企业建设的示范基地占到50%。

      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组建,也是广东省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格局“一盘棋”的重要手笔。该联盟由中央驻粤和省市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学(协)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及农业龙头企业共300多家单位组成,旨在构建协作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开放合作。目前,全省344个涉农单位939项成果已经转化进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项目库。


信息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两化”深度融合

      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农村电商发展在广东已经形成了“鸡”“蛋”互生的局面,最终带来的是“架藤结瓜”的富农实践。作为全国农业电子商务试点省,2016年广东80家省级电商体验馆电商销售额已经占到了企业总销售额的23%。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组建为农业科技的“顶天”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而把科技成果写在田间的“立地”实践,则需要依靠更加畅通和完备的农技推广体系。在这其中,信息化成为了重要黏合剂。

 

      在广东,以“12316三农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农博士”“农技宝”为载体的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于广阔田间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农博士”“农技宝”用户共计15.46万人。仅在“12316三农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上,便活跃着1200多名中级职称以上的专家,成为农民身边随叫随到的“农医生”。

     伴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搭上网络时代的信息快车。而已经落地的100个光纤项目,则让“田头连无线网络”不再只是梦想。在广东76个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生产基地建设中,开展视频监控、自动控制、传感设备、信息采集等信息化应用拓展,成为“标准配置”。

本文共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