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官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专家视角

梁春晓:互联网经济,其实刚刚开始

 
  经济形态从行业到平台转型

  十年前我们在谈中国互联网的时候,我们会想到当时的新浪、网易和搜狐,但是现在我们早忘了,因为它们的规模跟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那么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一件事情,从外包1.0到外包2.0的转型。1.0的时代,我们强调所有的东西都是你自己做的。比如说当时在三大网站上看到的新闻都是新浪网易的编辑做的,但在2.0的时代,所有东西都是用户创造。腾讯上面的东西不是腾讯做的,淘宝上的东西不是淘宝卖,百度上面提供的东西,也不是百度做的,都是数以万计的网站创造的。它从一个生产者到平台的变化,这三个都是平台。这个变化是非常巨大的。

  这个变化构成了中国互联网最近这20年发展的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转型。这两年又在发生重大的事情,就是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从IT到DT的转型。

  为什么说现在大的互联网公司都很紧张?因为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是老的几个巨头紧张,另一方面冒出了很多新的公司,包括滴滴打车这样的公司,突然之间就冒出百亿美金数量级的公司,10亿美金数量级的“独角兽”就更多了。他们会不会趁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而改变整个互联网的格局?这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所以说这两年的变化又非常大。

  一些包括硬件方面的变化就更大了,而且这个硬件跟苹果一样,你以为它是做手机,其实人家是做平台的,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一方面你可以像沃尔玛做零售,另一方面你可以像阿里巴巴这样做零售,通过淘宝天猫来销售。从这个意义上,今年是一个特别大的转折点,我们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在今年的某一个时点上,阿里平台上的交易额会超过沃尔玛全球的交易额,这个意义非常重大,这个意味着自此以后全球最大的零售平台,就不在线下而在线上,线上不在美国,而在中国,这个一定程度上是信息经济崛起的标志性的东西。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比如说淘宝的平台上有好几十万个服务商,各种各样的类型,各种角色都会不断地演化。所以整个过程不可能是人设计的,不可能是所谓的顶层设计,最近这个词用得很烂。这个顶层设计往往是不靠谱的,因为整个社会、经济都非常复杂,不是哪一个脑袋或者某个机构能够设计得了;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可能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真正的社会演化是一个进化的过程。

  由此就引出更大的主题,我们把它叫做整个大的宏观经济体系的转型,就是从行业分工到平台关系。迄今为止我们对整个经济的理解,还是习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这么划分。随着平台经济的出现,随着共享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个划分现在是越来越有问题,越来越不能够理解把握经济的实质。

  我在很多年前讨论现代服务业的时候,当时提出问题,剃头匠是第三产业,中国移动是第几产业的?也是第三产业的。这两个看起来不相关的东西,都是第三产业都是一起的,就说明这个体系本身失效,因为他们存在一个重大关键性的区别就是,中国移动提供的是一种共享的基础设计,而剃头匠不是。但是共享以后,我们描绘未来的经济不是这样的划分。

  未来我们要确定它的位置不是一、二、三产业,我们是看你在整个纵向,共享里面你在哪一层。农业本身也在发生变化,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农业就是第一产业,不是这样的。我们稍微发达的地方,做农民也跟以前不一样,越来越像我们羡慕的美国一样,我不需要种地,我咨询我应该种什么,到时候有人给我耕地、收货等;我有一套农业的服务体系,这套服务体系可能就架在我的平台上,就是这么一套体系来理解。这个对我们理解未来的经济发展的形态非常重要。

 

本文共分 1